日本道歉、菲律宾“逼宫”、印度开火,2025年亚洲变局谁能笑到最后?
石破茂道歉那一刻,日本自民党两院议员会场气氛就不对了,谁都知道这不是第一次,选后他已经多次低头,但党内“赶人”呼声还在涨。
自民党这波选举惨败,根子还在美日新关税协议,协议写得明明白白,美国对日本商品收15%的税,日本对美投资5500亿美元,石破茂嘴上说“理想”,台下议员们一脸难看。
2019年日本谈判桌上还敢喊“零关税”,这会儿直接让步,权衡石破茂是怕美日关系出问题,还是怕日本经济彻底掉队?
道歉归道歉,自民党内的反对派没消停,民调一出,高市早苗22.4%、小泉进次郎16%,石破茂9.4%,第三名,气氛是不是有点尴尬?
日本在野党也趁机拆台,盯着石破茂上台后的每一步操作猛攻,说白了,经济没搞起来,关税还上去了,谁不吐槽?
外部看,美国收税,日本砸钱,企业要交更多成本,普通人买进口货也贵了,这些情绪会不会反过来冲击日本消费市场?
石破茂不下台,是怕“政治真空”,但留任就能真稳住局面吗?自民党内部“逼宫”声音要怎么消?
自民党会议后,石破茂再度致歉,讲明不会辞职,稳一稳党内、社会情绪,可民调继续往下掉,23%创下新低,局面有转机吗?
可问题是,就算他扛住了党内压力,美日关税协议怎么落地?日本企业能不能扛住成本压力?
更现实一点,2025年全球供应链重布局,日本这种“被夹着打”的位置,还能不能抓住出口机会?
日本这波困境,回头看历史,2012年安倍经济学搞宽松救出口,结果债务飙升,民生压力大,这一次政府还能怎么兜底?
把视线拉到东南亚,菲律宾总统马科斯28号国情咨文一出,场外民众直接“炸锅”,演讲里复盘三年政绩,现场气氛却越来越冷。
背后原因不复杂,2022年马科斯竞选时承诺恢复经济、振兴农业、搞工业化,三年过去,这几样都没兑现,选民肯定不买账。
更刺激的是,菲美关税协议谈完,美国对菲商品19%关税,菲对美0关税,白宫本来想收20%,结果还是菲让步,民众直接不干。
同一时间,杜特尔特家族和马科斯家族的矛盾闹大,杜特尔特还被关在海牙,政治斗争和民生压力叠加,马科斯能稳住局面吗?
马科斯的底气在哪?经济承诺没兑现,民众抗议加剧,如果杜特尔特家族顺势反攻,政坛“逼宫”会不会真的发生?
菲律宾经济结构一直偏弱,制造业、农业都靠外资、劳务输出撑着,这几年外部市场一收缩,政府能有什么牌?
历史上,菲律宾多次政变、总统下台,政坛风向变得快,这次马科斯如果顶不住,会不会重演1990年代那种动荡?
再看印度,28号印军在克什米尔和武装分子开火,三人被击毙,印度军方没公布自己伤亡,但第一时间就调兵增援。
印度这波动作,和4月22日克什米尔恐袭案有关,印度媒体暗戳戳地指,这些武装分子可能跟那次事件有关,但警方还没确认。
同一天,巴基斯坦安全部队夜间行动,也击毙三名武装分子,这三人和去年卡拉奇恐袭案有关系,印巴两边都动了手。
这两个交火事件,表面是打武装分子,背后是印巴边境紧张升级,印度还大举增兵边境,是不是有点“借题发挥”?
印巴虽然名义上停火,但历史一查,双方的边境摩擦从没断过,这次火药味浓了,会不会又点燃新一轮冲突?
印度这次的底气,一是军力扩张,二是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升温,但真打起来,供应链、投资环境会不会被拖下水?
巴基斯坦这边,安全压力大,政局又不稳,2025年全球能源、粮食价格波动,巴基斯坦能不能抗住外部冲击?
放大看,这三地的政经动荡背后,其实都牵着全球供应链,日企、菲企、印企都和欧美市场深度绑定,一旦局势失控,外资撤离怎么办?
从日本“砸钱”谈判、菲律宾“关税让步”,到印度“边境增兵”,这些动作表面都是稳经济、保安全,实则各国都在为自身利益拆台。
全球供应链重构期,亚洲这几个关键节点一出事,整个区域产业链的安全感就跟着掉价,企业怎么排雷?
历史反复证明,一旦政局动荡、政策变脸,企业、资本都会“用脚投票”,这波亚洲动荡,谁能先熬出头?
换个角度,日本、菲律宾、印度这三国,哪个能先稳住局面,抓住全球产业链调整的窗口期?
结局未定,风暴还在酝酿,2025年亚洲政坛会不会再来一波“黑天鹅”?
日本道歉、菲律宾“逼宫”、印度开火,2025年亚洲变局谁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