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商业光伏电站建设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现场踏勘是至关重要且极易被忽视的环节。许多新手在踏勘时往往因为缺乏经验,忽略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但可能致命的细节,最终导致项目进度延误、成本增加,甚至影响电站的长期稳定运行。据不完全统计,超过90%的新手在踏勘过程中都曾踩过坑。

本文将为你揭开这些隐藏在细节中的“陷阱”,分享那些只有经验丰富的从业者才知道的关键要点,帮助你在工商业光伏电站踏勘中少走弯路,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一,场地现状

1,地理位置

交通便利性:记录企业地址,考察周边道路宽度、限高和承重能力等,判断光伏设备运输可行性,评估运输成本和难度,主干道附近运输条件好,否则需规划特殊方案,影响项目建设成本与进度。

采光条件:利用测绘工具和卫星地图确定周边 1 公里内地形地貌,标注采光障碍物位置和高度,结合气象数据与太阳轨迹模拟软件,分析场地采光情况,计算日照遮挡时长和比例,判断采光潜力是否支持电站高效运行。

投项目第一步就要看看照片,研究屋顶布局与情况。

(1)百度地图

打开百度地图—输入企业名称—右下角切换地球模式—右上角工具箱测距

(2)DAT基础版

打开DAT—输入企业名称—画障碍物—画屋顶—生成方案

项目初期主要以[现场照片]和[卫星图]为基础,评估了屋顶的面积、腐蚀和污染情况。

DAT效果图

通过现场屋顶照片观察屏蔽物、采矿台、铁锈污染等屋顶的整体情况。

通过卫星图检查周围建筑物的堵塞和污染,布置屋顶的可用面积,初步估计项目容量。

案例

案例图中的右边屋顶,可明显发现部分锈蚀严重,且有一大块黑色部分,疑似有严重的污染问题。

通过仔细观察,并与现场屋顶照片对比,发现黑色部分是云彩的阴影,实际屋顶并无污染。

2,场地面积

屋顶面积与结构:使用激光测距仪和面积测量仪测绘屋顶,区分平屋顶、坡屋顶,明确面积、坡度和朝向。检查彩钢瓦屋顶版型、厚度,评估混凝土屋顶结构形式、强度等级和防水情况,判断是否需加固和防水处理及成本。

地面面积与平整度:测量地面闲置区域,绘制地形图,标注高差变化。用平整度检测仪器评估是否符合电站基础建设要求(一般每平方米高差不超 ±5mm),根据情况计算土方量和工程费用,调整基础设计方案,保障组件安装精度和稳定性。

2.1 两方面需要着重注意:

(1). 建筑屋顶荷载情况:现场核实图纸与实际是否一致,屋面檩条、钢梁、额外吊挂荷载等,都要保证一致性。

(2). 工业厂房内是否有有毒、易燃、易爆、或腐蚀性介质,核实屋顶上是否有大量烟尘等气体排放污染,彩钢瓦是否腐蚀。

案例

上图中,探勘时发现厂房屋顶有喷气的尾气排放,污染严重。

设计需避开这块区域及下风向的区域,以减少尾气排放对于屋顶的影响。

2.2 无人机拍摄

为避免重复踏勘,需拍照“留念”。论拍屋顶神器,当属无人机。

使用无人机拍摄时,调整相机俯仰角为90°正朝下,几字型飞过建筑屋顶。

如仅需概览,照片数量建议5-10张/项目;如果需要建模测绘,建议10张/500㎡。

注意事项

保持相机焦距不变,不放大缩小

保证飞行高度一致,不忽高忽低

保持拍摄光影场景,不忽明忽暗

保证拍摄照片清晰,不过度曝光

3D实景建模完成后,可在模型上进行屋顶测绘、组件排布。提高风控能力,实现降本增效。

案例

无人机航拍20~50分钟,1MW项目需200张照片进行建模。

在实景模型上,可以准确测量障碍物高度,自动生成阴影范围。还可测量任一屋面、距离,满足个性化排布需求。

3,建筑结构

屋顶承载能力:结构工程师现场勘查,结合设计图纸(如有),采用无损检测技术评估屋顶承载能力,依据光伏组件重量、支架布局及当地气象条件,计算安全承载余量,针对承载不足区域制定加固方案,避免过度加固增加成本。

地面基础状况:通过钻探、物探等方法勘查地面地质,获取土层分布、力学性质和地下水位等信息,分析地质条件对电站基础的影响,判断是否存在不良地质现象,设计合理基础形式和埋深,保证电站长期安全运行。

3.1 进入厂房后详细观察内部情况,并拍照记录:

• 有无漏水、锈蚀、破损、改造

• 檩条、拉条

• 记录柱间距、钢架跨度

• 拍照记录厂房内环境特点

3.2 登上厂房屋顶:

• 拍照记录屋面整体情况

• 有无凸出屋面遮挡物

• 遮挡物位置、尺寸、高度

• 采光带数量、尺寸

• 屋顶朝向

3.3 记录彩钢板波峰间距

3.4 记录障碍物高度

• 记录女儿墙高度

• 通风设备高度

• 消防管道等设备高度

3.5 记录屋面四周情况:

• 是否开阔平坦

• 是否具备运输条件

3.6 尽可能找到附近至高点,拍照记录厂房屋面全局情况

二,光照资源

1,现场光照测量

测量仪器与方法:选用高精度光照测量仪(如 pyranometer 总辐射表),按国际标准在场地内每 1000 平方米至少设一个测量点,安装在开阔无遮挡、距地 1.5 - 2 米处且保持水平稳定,记录测量时间、天气、温湿度等参数,以便校正分析。

数据采集与分析:连续测量光照强度和时长至少一年(或依当地气候和项目需求选代表性时段),将数据传输至采集系统存储分析,计算年平均日照小时数、辐照量等参数,与当地气象数据和同类场地对比,评估光照资源丰富度和稳定性,绘制等值线图和三维分布图,为电站布局设计提供依据。

2,周边遮挡情况

障碍物排查:排查周边 2 - 3 公里范围内的建筑物、树木、山脉等遮挡物,记录其位置、高度、方位角和距离等信息,用全站仪或卫星定位系统测量,结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用阴影分析软件分析遮挡范围和时长,对影响大的障碍物考虑协商修剪、拆除或在电站设计中避让。

未来规划影响:与当地规划部门沟通,获取周边未来建设规划信息,分析其对电站采光条件的潜在影响,评估风险程度,提前协商解决方案,保障电站长期稳定运行和投资收益。

三,电力接入情况

1,企业用电情况

变压器容量与负荷:查看变压器铭牌和运行记录,获取额定容量、实际负荷、负载率等参数,与企业人员沟通了解生产工艺和用电设备运行规律,分析负荷变化趋势,结合光伏电站预计发电容量,评估现有变压器容量能否满足部分电力接入需求及是否需增容改造。

用电设备特性:调查企业主要用电设备,记录功率、数量、运行时间等信息,分析谐波含量、功率因数等电气特性,评估对光伏电站电力质量的影响,确定是否需采取谐波治理和无功补偿措施,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能质量达标。

电气系统勘察:

(1) 确认业主配电房变压器台数、容量及负荷,有些业主不同的变压器对应的设备不同,用电负荷也不同,自发自用类型项目接入设计应当考虑业主用电情况。

(2)确认业主配电房中是否有备用的间隔,如果没有,是否有足够空间安装新的电器设备

(3) 确认距离业主最近的变电站信息,距离、电压等级、是否有接入间隔(全额上网项目需注意)

(4)查看业主的进线总开关的容量,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电流不应大于户用开关的额定电流,

(5)以走线方便节约的原则,考虑逆变器、并网柜的安装位置。是否需要现场架高或者挖掘电缆槽等。

2,电力接入方案

接入点与线路:勘查企业内部电力接入点位置和接线方式,测量其与光伏电站拟建位置的距离,确定接入线路走向和敷设方式(如架空或电缆敷设),综合考虑场地内建筑布局、道路和地下管线等因素,选择最优路径,减少线路长度和交叉跨越,降低损耗和成本,同时清理和评估沿途障碍物,确保施工可行性和安全性。

电压等级与并网要求:与当地供电部门沟通,了解电网电压等级、并网接入标准和政策法规,根据要求确定光伏电站并网电压等级和接入方式(如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全额上网等),设计逆变器选型、升压站配置(如有)和继电保护装置等电力系统方案,办理接入手续时积极配合,争取尽快获得并网许可。

四,周边环境

1,污染源排查

工业污染源:调查周边 1 - 2 公里范围内的工业企业,关注化工、钢铁等可能产生大量污染物的企业,评估其污染物排放对光伏电站组件的污染风险,如化工企业酸性气体腐蚀组件涂层,水泥厂粉尘堆积影响光吸收效率,通过实地观察、查阅环保数据和与周边企业交流获取排放信息,制定防护措施,如定期清洗组件、安装净化设备等。

其他污染源:考虑交通、农业和生活等污染源对电站的影响,评估其分布范围、污染程度和传播途径,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如选择合适组件安装高度和朝向,加强周边环境绿化和卫生管理,确保电站处于清洁环境,提高发电效率和设备可靠性。

2,干扰因素排查

通信设施干扰:检查周边通信基站、广播电视发射塔等通信设施的分布情况,了解其发射频率、功率和信号覆盖范围,用电磁干扰检测仪器测量场地电磁环境强度和频谱分布,评估对光伏电站设备的影响程度,必要时采取电磁屏蔽、滤波、接地等防护措施,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数据准确传输。

军事设施限制:与当地军事部门或相关政府机构沟通,查询周边是否存在军事设施及其保护范围和限制要求,了解电站建设对军事设施的影响以及军事设施对电站的潜在干扰和限制,根据意见调整电站建设位置、高度和设备选型,确保符合国家安全和军事保密规定。

五,结语

工商业光伏电站的现场踏勘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环节,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就能有效规避风险,为项目的成功奠定坚实基础。希望本文分享的这些致命细节和经验教训能够引起你的重视,帮助你在踏勘过程中更加细致、专业。记住,踏勘不仅仅是走马观花,而是对项目全貌的深入了解和把控。只有在踏勘阶段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在后续的建设、运营和维护中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