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的李珀在物业公司做保洁时摔成九级伤残,公司却只肯赔3万。只因她领了养老金,工伤认定的大门对她紧闭。这个挣扎在赔偿困境中的老人,正是3100万超龄劳动者的缩影。

2025年7月,人社部抛出《超龄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直指超龄劳动者的三大痛点:

工伤无保障:像高空作业坠落的王树梁,因退休返聘身份,维权路上奔波两年仍拿不到足额赔偿;

欠薪难追讨:62岁的赵竹梅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一年分文未得,劳动仲裁却将其拒之门外;

社保断缴焦虑:农村老人文善公每月养老金仅百元,六旬高龄仍要砌墙谋生,却因年龄被工地拒之门外。

如今新规亮剑:用人单位必须签订书面协议、缴纳工伤保险、禁止安排危险作业,违者将面临劳动监察重拳。

当退休高级工程师每月坐拥“养老金8000+返聘工资8000”时,更多底层老人正为温饱挣扎: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最低仅125元/月,不打工吃什么?”

“女儿买房掏空积蓄,不做保洁全家喝西北风?”

19%的老年人仍在工作——农村比例更高达24.5%。他们分布在建筑工地、家政服务、生产线,用皱纹里的汗水填补养老金缺口。

企业松了口气:以往用劳务派遣规避风险,如今可光明正大聘用经验丰富的老师傅;

年轻人陷入焦虑:“父亲月入17000,我拼死加班才挣5000”;

社保缺口迎转机:允许超龄者继续缴费,缓解养老金压力。

但新规留了道口子:严禁安排超龄劳动者加班,高危岗位一律禁入。这把“保护伞”划清了经验与压榨的界限。

“劳动法不保护超龄者”的坚冰,正在老龄化浪潮中崩裂。江苏、四川等地已试点超龄人员单独参加工伤保险,5.1万江苏老人率先受益。

当63岁的老电工带着徒弟安装变压器,当退休教授站在实验室攻克技术难关——能力不该被年龄封印,贡献理应被时代铭记。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当经验丰富的老将们在职场重获新生,年轻一代的赛道又在哪里?

政策如春雨,润土亦生芽——这波操作,够暖心!

(本文素材源自网络,如侵联删。欢迎关注,共同探讨老龄化时代的职场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