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强势回击美关税大棒,印度无畏硬扛美关税重压:25%税率不足惧
莫迪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刚在华盛顿喊完“美印兄弟情”,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就结结实实砸了下来。 8月1日,美国对印度商品统一征收25%关税的消息传出后,印度国营炼油厂悄悄暂停了俄罗斯原油采购订单——这个被印度吹嘘为“战略自主象征”的赚钱渠道,在关税威胁下突然卡壳了。 可与此同时,印度政府高官却对CNN-News18轻描淡写地说:“25%的关税影响有限,不会对印度市场造成严重冲击。 ”
这边印度嘴上说着“不疼”,那边卢比汇率已经应声暴跌,创下数月新低。 外资疯狂撤离孟买股市,纺织厂和宝石加工商的订单正火速转向越南和印尼。 更讽刺的是,印度既没像中国那样立刻对等加税,也没出台实质反制措施,只跑去WTO告了个状,然后不断重复“愿与美国继续谈判”的车轱辘话。
反观中国呢? 当特朗普在4月2日宣布对华加征34%关税时,中国48小时内就甩出三记重拳:所有美国进口商品关税统一提到34%,对军工必需的镝、铽等7类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还把6家对台军售美企直接拉进“不可靠实体清单”。 这还没完,当美国在4月8日变本加厉把关税提到84%,中国关税税则委员会直接掀了桌子——4月9日公告宣布对美关税同步提到84%,4月11日再飙到125%,商务部更直言美方行为已沦为“数字游戏”,后续若再加码“中方将不予理会”。
为什么中国敢这么硬气? 看看天津港的集装箱码头就知道了。 哪怕关税战最激烈时,满载货物的巨轮依然密集停泊,背后是中国手里攥着三张王牌:全球最全的工业链,41个大类666个小类产业环环相扣,从螺丝钉到空间站都能自给自足;14亿人撑起的6.5万亿美元消费市场,光去年“双十一”天猫销售额就碾压美国“黑五”;还有稀土这张战略王牌——美国军工复合体44%的稀土靠中国供应,F-35战机生产线被断供后,美国想重建供应链至少得花8年。
印度缺的正是这些底牌。它既没有能卡美国脖子的关键资源,也没有锁住产业链的议价权。 当特朗普威胁要发动二级制裁、打击能源和金融领域时,印度连讨价还价的余地都没有。 嘴上说着“硬扛”,身体却很诚实:炼油厂停购俄油是怕被罚,开放农产品市场是想讨好,买更多美国武器试图换同情。 结果呢?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照样落下,印度只能咬牙表演“不疼”。
美国企业倒是先扛不住了。特斯拉上海工厂占全球产能一半,苹果15%收入依赖中国市场。 3000多家美企联名起诉美国政府,沃尔玛货架上中国制造的自行车涨价40%,收据小票上明晃晃标注着“关税成本”。 耶鲁大学测算显示,美国每个家庭年均为关税多掏1300美元,中产家庭损失2100美元,高收入家庭更惨,得多付5400美元。
更让特朗普头疼的是欧盟的“背刺”。 德国大众40%销量靠中国市场,空客在天津增设第二条生产线;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反对“和中国脱钩”。 2023年欧盟对华投资激增32%,同期对美投资几乎停滞。 当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加征50%关税时,中国企业转头就把产能铺到东南亚——如今东盟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造零件+东盟组装+出口欧美”的新链条让关税大棒砸了个空。
商务部白皮书里写得明明白白:当美国大豆因关税滞销时,巴西农产品火速补位;中国医疗设备市场仅7%份额属美企,国产联影医疗的CT机核心部件已全面替代进口。 华为被制裁后,鸿蒙系统装机量单日暴增300万台,比亚迪电动车销量直接碾压特斯拉。 这些实打实的反击,逼得《纽约时报》哀叹:“贸易战让美国陷入一场没有胜算的战争。 ”
所以别再被“25%关税不算啥”的场面话忽悠了。 当印度炼油厂暂停俄油采购单时,当中国稀土管制掐住F-35生产线时,真正的硬刚不是靠嘴硬,而是看你敢不敢亮出让对方肉疼的底牌。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