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GM官网:解雇鲍威尔=摧毁美国抗通胀防线!长期通胀恐螺旋失控
TMGM发现过去几年,美国经济如同驶入了一片充满未知的水域,接连遭遇一系列强劲的通胀冲击。疫情的突然爆发打乱了全球供应链的正常运转,商品生产与流通受阻,推高了物价;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下行压力,却也为通胀埋下了隐患;俄乌冲突的爆发影响了能源和粮食等大宗商品的供应,进一步加剧了通胀压力;移民政策收紧导致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推高了劳动力成本;关税壁垒的设置增加了进口商品成本,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再加上国债规模预估的飙升,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让美国的通胀形势愈发复杂。
然而,即便面对如此多的通胀冲击,投资者们始终保持着一种预期,即通胀将在数年内回归到 2% 的目标水平。这种信心并非凭空而来,其根源在于人们内心深处对美联储的信任。在大众的认知里,无论美国经济遭遇何种冲击,美联储都能像汽车的刹车系统一样,凭借其专业的调控能力确保通胀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但如果特朗普成功迫使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去职,那么人们这种对美联储的根本信任假设将彻底崩塌。美联储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其独立性是维持经济稳定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基石。一旦失去独立性,美联储将不再是能够对政府形成制衡的力量,而可能沦为行政分支的附庸。到那时,通胀目标可能会让位于债务成本等政治优先事项,货币政策的制定将更多地服务于短期的政治利益,而非长远的经济稳定。
那么,当这种情况真的发生时,市场会出现怎样的景象呢?可以肯定的是,市场必然会产生剧烈反应,但就此预测市场会崩盘或许有些过度悲观。实际上,即便在特朗普可能撤换鲍威尔的预期之下,美股也曾创出新高。这其中的原因在于,货币政策对通胀的影响存在着漫长且多变的滞后期,其效果不会立刻显现,市场的反应也并非总是与政策变动同步。
真正的风险并非来自于短期的市场波动,而是潜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当通胀压力再次显现时,如果美联储因为畏惧触怒总统而不敢采取果断的加息等调控行动,那么其臣服于政治压力所带来的后果将逐渐显现出来。投资者和公众会慢慢失去对美联储维持长期低通胀的信任,不再相信其许下的长期低通胀承诺。而经济学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即预期具有自我实现的特性。当人们普遍认为通胀会持续攀升时,这种预期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和投资行为,进而导致通胀真的如预期般持续上升,形成一种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