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访华无果,特朗普邀谈施压,欧盟被动接受关税新规
冯德莱恩三天中国行,离开时身边没什么成果,回到欧洲刚喘口气,特朗普那边电话就催了:来一趟苏格兰,谈谈大事。贸易谈判桌,欧盟一直想走温和路线,这轮倒好,基本没什么可谈条件,几番折腾过去立场早削得七零八落,只差最后点头画押。
美方手上工具箱也简单,关税大棒先挥出去,四月份提出“对等关税”。欧盟小算盘打得精明,用“零关税”说辞吊着美方,其实半点松口都不肯。两个月不到风向急转,零关税不用谈,连10%的税率欧盟都快保不住。特朗普直接玩狠的,信上写得明明白白:八月之前要是你们没退到点上,关税一拍脑门直接30%。欧盟谈判团队这才反应过来,10%是谁许的口,哪儿能让华盛顿买账。
现在,欧盟内部就只剩下一个目标,想和日本、韩国那样捞到15%的那档。日美新协议成了教科书式范例,早先日系车困在美国产业保护法下,25%的税说调就调,换成15%之后,东京都金融圈子一片松口气的感觉。欧洲那边分析透了,美国对待不同盟友,关税一档一档分得很清楚。10%全球打底,日韩日本这种二档15%,再高一级东南亚20%,中国独占30%天花板。
欧盟要的是二档待遇,狠狠在后面加了条“核心产业豁免”。汽车、钢铁、铝、航空零部件、医疗没一个放松,连带烈酒这些美方还会上瘾的产品都拉进来加重磅。可实际过程,美方推一把欧盟退一步,出口、投资、采购条条变卡点,谈判就是耗下去,最后欧盟只能选最少坏处。
特朗普把关税玩成“鱼钩”,欧盟这条大鱼就在池边浪半天,不按预期就收杆,动辄升级。大家都明白,这事不是单讲进出口数据,产业链、技术环节、市场准入都捆着一起卷进来。一动弹,欧洲企业心里直打鼓,老大哥心情一差,随便就能调高拉满分贝。
美国盘活全球关税体系,东南亚就是最新的试验田。越南这两年在美国市场混得风生水起,结果一个关税上调,互联网圈里流量说没就没。美方搞出转口加税新花样,谁从高税国家转手再进美国,直接算账垒税,绕印尼一圈,税率快到50%。搞产业转移?供应链分流?美国就一招:规则随时改写,谁想走偏门,直接堵死。
目前美方关税四档定型,欧洲要不是把15%这根绳子死死攥住,就是只能接受被动制裁。特朗普不会放松财政肌肉,把欧洲的钱、货、人才一股脑往自己国家吸,说到底就是拿贸易当武器,把欧盟牢牢钉在操作台上。所以谈判第一个月欧盟还能摆点姿态,现在全围着美国转,主动权切切实实全飞走了。
看着这架势,谁都清楚下一步也就那条路。欧盟变成规则接受者,关税谈下来就是15%。要什么豁免加条款,得先跪着递申请,哪有资格逼对方松口。所有核心行业只剩边际空间,大宗市场控制权一点点让出。美国后手还多,握着盟友小命玩花样,欧洲内部利益链又长又复杂,眼下更讲究怎么少丢点市场。
中国这回没什么可失望,三天不到故事翻篇,欧洲坐实弱势方位,下一步还能和谁抱团都成谜。一场大国贸易战,就是直接晒底牌,看谁敢先认。美欧这几轮,特朗普局面绷住,欧盟快断气,哪一刻崩给谁都已经摆在那。
美国对全球供应链加压,谁妄图逆流而上,谁连做梦的机会都没有,东南亚就是个醒目的牌子。欧洲愿不愿站到桌面上谈,已无选择。
关税规则“美式化”进展完毕,说白了,现在欧盟顶多算个谈判参与者,实权和资源锁定美方手上。现在的欧洲,只剩下战略回旋空间,国内要不要改革,贸易模型要不要重建,全得看在美方框架里打转。
回头看冯德莱恩三天中国之行,没带任何新东西回去,刚落地就约特朗普面谈,外边声音一边倒,心态也不稳。欧洲应对能力到底怎么样,贸易战最后交卷,历史答案已经写好。
接下来谁还能在全球市场按自己意志行事,局面清楚得很。欧盟要争能保住多少产业根基、多少市场份额,主动权注定留在别人手里。
特朗普一锤定音,产业重心北美吸力倍增淘汰一批老队友,欧洲只剩被迫合作一个选项。贸易战争里没有最不幸,只看谁接受新现实最快,谁把自家利益守到最后。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