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姐集体脱下高跟鞋!春秋航空新规
最近,关于春秋航空允许空姐在执勤时穿平底鞋的消息,一下子就在大家伙儿的朋友圈里炸开了锅。
这事儿一传开,不少人拍手称快,觉得这是个大好事,是航空业向着更人性化、更实际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不过,也有人在心里犯嘀咕,这到底是个新鲜事儿,还是说,我们早就该这么做了,只是现在才姗姗来迟呢?
说起来,可能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在机场里,尤其是在登机口附近,时不时就能看到那么一两个空乘人员,趁着没人的间隙,偷偷地蹲下来,揉着自己的脚踝,或者悄悄地从口袋里摸出一张创可贴,贴在脚上。
那时候,你可能就觉得她们真是辛苦,工作不容易。
但你想过没有,她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她们脚上穿着的那双光鲜亮丽的漆皮高跟鞋,在我们外人看来是那么的优雅、那么的得体,可对她们自己来说,是不是真的就是“行走的刑具”呢?
我们不妨仔细琢磨琢磨这事儿。
空姐这个职业,光鲜亮丽的背后,是长时间的站立、走动,甚至是小跑。
飞机起飞降落,客舱服务,遇到气流颠簸还得稳住身形,这些都对她们的身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而高跟鞋,尤其是那种细高跟,把身体的重量都集中在脚掌和脚趾上,长时间穿着,对脚部的压力是巨大的。
这不光是疼不疼的问题,时间一长,脚趾外翻、拇指囊肿、脚跟骨刺、静脉曲张,甚至膝盖和脊椎都会受到影响。
这些可不是小毛病,长年累月下来,对身体健康的损害是实实在在的。
就拿去年在浦东机场发生的那件事来说,一个乘务员,为了赶时间,拖着一个28寸的大行李箱,小跑着去追摆渡车,结果呢,脚上的细高跟鞋一下卡进了排水沟里,人直接摔倒了,脚踝骨折。
这事儿在民航圈子里可是传遍了,大家都知道,那不是个例,只是个特别严重的例子罢了。
听了这种事,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一个为我们提供服务的职业人员,为了工作,连自己的健康都搭进去了,这难道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吗?
再从安全角度来看,高跟鞋在客舱这个特殊的空间里,确实是个隐患。
你想想看,飞机在天上飞,难免会遇到气流颠簸,客舱地面有时候也可能因为液体泼洒变得湿滑。
在这样的环境下,穿着高跟鞋,摔倒的风险自然就高。
国际航空界就有统计数据摆在那里,有大概18%的滑倒事故,都跟高跟鞋有直接关系。
这个数字可不小。
更要命的是,一旦飞机真的遇到紧急情况,需要紧急撤离的时候,每分每秒都非常宝贵。
穿着高跟鞋,不仅行动速度会受影响,还容易崴脚,甚至可能阻碍自己和他人的撤离。
这不等于是在拿生命开玩笑吗?
空乘人员在紧急关头,是帮助我们乘客逃生的关键人物,她们的行动效率,直接关系到所有人的生命安全。
所以,她们的鞋子,绝对不能是“拖累”。
其实,放眼全球,一些走在前头的航空公司,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了。
就说日本的全日空吧,人家早就给空乘人员配备了那种防滑、静音,而且鞋底还有减震科技的工作鞋。
这些鞋子,穿起来舒服,行动起来也更灵活安全。
还有像英国航空、维珍航空这些公司,也都陆续允许甚至鼓励空乘穿平底鞋或者更舒适的鞋子执勤。
他们这么做,难道是因为他们不在乎形象吗?
显然不是。
他们更看重的是员工的舒适度,进而提升服务效率和安全保障。
这说明,真正的“高大上”,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光鲜,而是体现在对员工的关怀,对乘客的责任上。
所以,当春秋航空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我们应该为他们点赞。
这不仅仅是换双鞋那么简单,这背后体现的是一种理念的转变,是从过去的“形象至上”向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转变。
有人可能还会说,空姐不穿高跟鞋,那还有“气质”吗?
这种说法,说白了就是一种过时的审美偏见。
气质,是源于内在的修养、专业的技能和真诚的服务态度,而不是一双鞋跟的高度能决定的。
你去看看日本羽田机场的地勤人员,他们早就全员都穿着运动鞋在工作了。
每天在机场里跑来跑去,效率高,服务好,也没见谁说他们没气质。
反而,那种行动迅速、精神饱满的状态,更能让人感受到专业和活力。
这说明,所谓的“职业形象”,早就应该摆脱那些不合时宜的束缚了。
过去,可能有些领导或者公司,总觉得制服就得是紧绷的,领巾就得是勒脖子的,高跟鞋就得是细长的,这样才显得“专业”、“有范儿”。
这种思维,其实是停留在几十年前的老观念里,把形式看得比内容还重,把表面的光鲜看得比员工的健康和实际的工作需求还重要。
这是一种本末倒置。
现在,我们国家自己的航空公司能迈出这一步,让空姐们脱下“刑具”,换上舒适的平底鞋,这不光是对空乘人员身体健康的保护,更是对航空安全的一种负责。
当空乘人员穿着舒适的鞋子,在客舱里能够更自如、更迅速地移动,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这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每一个乘客。
所以,这不仅仅是春秋航空的一个新规定,它更像是一个信号,告诉我们,中国航空业正在朝着更加人性化、更加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这种改变,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肯定和支持的。
它让我们看到,在追求效率和发展的同时,我们没有忘记对人的关怀,没有忘记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这才是真正的进步,这才是我们期待的中国企业的样子。